经过几十年快速发展,我国的发展目标也从温饱问题到了到底如何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其实,大家也能感受到这些变化,愿望从最简单的填饱肚子,再到时不时买一个名牌包包、出国旅游、去一场思念已久音乐会等高层次精神建设文明建设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政府也在不断探索提高人民幸福感的道路,逐渐建立起社会福利机制,而在这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养老问题的解决。
其实,不仅仅是当代老年人对于这个问题尤其关注,青年一代,八零后乃至九零后的关注度也是超乎寻常,毕竟现在对于养老问题的解决就是在解决七零后的养老问题。现代社会,以往的"父母在,不远游"的思想逐渐退出社会主流,尤其是因为我国城市发展的特殊性,大城市存在大量的优质工作岗位,吸引着青年一代。
但是,一线大城市的房价也难以负担,即使人到中年,也很难买上市中心的一套房子。更不要说,让一个刚刚立足的年轻人在一线城市负担老人的养老成本和医疗成本。其实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养老问题很早就在社会中凸现出来。尤其是我国的养老院近几年来越发紧俏,公立养老院床位有限,可能要排到几年以后。而私立养老院规模也逐渐壮大。从此可以看出,我国从家庭养老的观念正在向社会养老、社区养老的观念转变。
像辽宁等地已经开始出现了社区养老的模式,由社区负担社区内老人的养老问题。但总的来说,更多的是养老院模式来赡养老人。但目前来说,城市的养老问题其实正在逐渐解决。而农村的养老问题才是整个社会养老问题解决的关键。因为,农村的特有问题导致目前来说,城市中的养老问题很难在农村中解决。尤其是农村地区,有着浓重的"养儿防老问题",农村还是更倾向于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但这种模式在"孝道观念"逐渐淡薄,现代社会文明的冲击下,也出现了种种问题。
第一"轮流养老"成风气,何时养老成了义务问题
其实农村养老与城市养老的不同,关键是在于农村各家各户人口庞大,"超生""偷生"现象普遍且重度依赖"家庭养老"。其实这种现象要从我国古代开始追源,因为自古的小农经济为主,而生产工具又不健全,更多的是人力耕田,所以高人口就意味着高生产力,尤其是成年男性更意味着生产力,这也就是为何古代地主要雇佣大量的耕农。
所以,自古以来的"重男轻女"思想就是由此而来。而且古代耕田技术流转只能依靠口口相传的古老方式,再加上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大力宣扬"孝道",因此,长辈在一个家里的地位举足轻重。所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家庭养老模式逐渐成型,且历经几千年。但是,近代"孝道"意识逐渐淡薄,大家也都不再依靠农耕为生,因此,对于年迈的老年人就成了当代外出务工青年的一个负担。再加上,没有实行计划生育的老一辈往往有着好几个子女。
因此,对于老人赡养问题更是相互推诿。但在农村又是人情社会,为了自家的名誉,更多选用"轮流养老"。就是众多子女事先商量,有子女间相互轮流赡养父母,一周一轮流或者是一月一轮流。这样的模式在理论上的确很公平,每个子女都尽到了自己的赡养义务。但其实,在现实中,在这样的养老模式具有很多问题。首先,各个子女都是按时按点完成自己的"义务",一旦到了时间,就立马为老人收拾东西,不管老人身体状况如何,送到下一个子女的家中。
所以,一年里,老人要换好几个地方,一直处于搬来搬去的状态。而老年人本来身体状况就没有那么好,长时间的更换环境更会导致身体状况恶化。其次,看病问题也成了难事。为了少承担老人的养老费用,很多子女选择不去给老人看病,希望轮到他人承担赡养义务时,能够由其他子女承担医疗费用。除此以外还有很多问题,这种轮流式养老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实践中,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第二、老人竟成了子女的嫌弃对象
由于老年人丧失劳动能力,不仅没有经济来源,甚至即使是自己的生活也难以打理。再加上老年人与社会逐渐脱节,许多生活习惯与心理状态与当代年轻人不同,比如说老年人畏寒而经常不洗澡、早起锻炼、以及节俭心理都与现代年轻人产生冲突。因而,很多年轻人都难以与老年人生活,长此以往,可能会产生很多怨怼。老年人也逐渐遭到自己子女的嫌弃。
除此以外,老年人的身体问题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医疗费负担问题,像老年人中常发的阿兹海默症以及瘫痪等病症,可能会涉及到老年人的护理问题。而每天需要上班的子女难以每天贴身照顾,即使雇佣保姆对老人进行护理,也有很多家庭难以承担或者不想承担额外费用。因此,老年人成为子女的负担,因而被子女嫌弃的新闻也屡见不鲜。
其实农村中的养老问题日益尖锐也属于正常,我国正是处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时间节点,以前的旧习惯与习俗难以适应现代社会也很正常。我国对于农村养老问题也正在努力解决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于父母的赡养问题弃之不顾,无论社会怎么变化,"孝道"永远是社会发展的主题不能变。任何动物最大区别就是感情。我们虽然反对"愚孝",但我们也坚决反对不孝。如果我们连父母的养育之恩都难以报答,那如何希望这个人为他人、社会、乃至国家做出贡献呢?